地 址:中国 浙江 义乌市 廿三里街道埠头村5号
电 话:86 0574 65183870
q q:6026669
邮 箱:6026669@qq.com
联系人:王英 女士
手 机:13486026669
网 址:http://www.sanyale.com
筛孔节距工具包双摇杆机构职能科室(原标题:河津市“借脑引智”全力推进市校合作—— “三真”,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市校合作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市校合作对于河津市而言,有着更为重要的迫切需求和现实意义。
市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河津市以更大的决心和更细的举措,搭建真平台,推进真服务,谋求真效果,“借脑引智”推动产业发展效果明显。
“唐处长,您好!经过与贵校的前期交流,我公司想就下一步的合作再作深入交流,详细内容如下:一、工艺提升方面有6项……二、设备改造方面有3项……三、人才培养方面有2项……期待与贵校的进一步合作!”
这是日前阳光焦化集团向江西理工大学科技处发出的《产业技术需求》的主要内容。
江西理工大学是河津市落实运城市“6+N”模式,开展市校合作的重点对接高校之一,河津市以江西理工大学为切入点,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市校合作。
根据全省统一安排,7月15日至16日,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相关领导赴江西理工大学开展省校对接,洽谈合作,宣传推介。
7月28日,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仙平带领该校专家学者团队,对河津部分企业进行考察调研,了解工业转型发展情况,深化市校合作工作。
7月31日,河津市组织40余名青年人才赴江西理工大学接受国情研修教育,召开产业对接座谈会。
通过3次对接,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但对河津市来讲,这些都还不够。
为了将市校合作工作做实做细,真正解决企业问题,促进企业发展,河津市充分利用前期的沟通成果,对有需求的企业项目认真梳理,进一步与江西理工大学对接。
“我们细致梳理了阳光、龙门、宏达、华鑫源、三联顺驰、中铝6家企业的50多项需求,然后就这些具体需求与高校对接,这样就更高效,也更有针对性。”河津市工科局主任科员周永胜说。
江西理工大学收到具体的需求后,根据不同的技术方向,将其分发给相关的研发团队。或者学校恰好就有研发成果储备,双方直接洽谈合作;或者组建新的研发团队,进行课题攻关;或者反馈信息,推荐更好的研发团队……总之,企业的技术需求都会在市校沟通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或方向。
正在开展的市校合作,本质上是做一个牵线搭桥的工作,即搭一个双方更高效率、更低成本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有此初衷,衡量所有工作的标准,就是能不能真正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真平台”解决“真问题”,才算将市校合作落到实处,才算真正理解了这项政策的要义。
目前,河津市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市校合作示范基地”“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并以此为突破口,辐射全国高校,全力打造市校合作河津品牌,为河津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截至目前,河津市已经与29所高校开展合作,与25所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全市企业和高校合作开展技术创新的项目达到35项,正在和拟开展的课题达到47个。
日前,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发布的《关于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公示》,河津市的山西炬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炬华”)成功入选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全国中小企业评定工作中最高等级、最具权威的荣誉称号。作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小巨人”既是行业“专家”,又是技术“专家”,更是创新“专家”。
“我们能入选‘小巨人’企业名单,一方面源于常年的校企合作成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真金白银的真扶持。”山西炬华常务副总经理贺誉清说。
在山西炬华的企业检测中心,两台“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摆放在醒目位置,仪器上分别有一张纸条,上面打印着“政府资助NO.1”和“科技券资助NO.1”的字样。
“2018年,建设铝基催化新材料实验室,补助37万元。2019年,含活性炭载体及催化剂的无氧焙烧、控氧焙烧新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补助40万元。2020年,大孔拟薄水铝石助剂洗涤的流程优化,补助20万元。2020年,发放科技创新券33.7414万元,对研发设备购置、企业技术中心编制咨询服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服务等进行补助。”仅仅是山西炬华这一家企业,2018年以来河津市政府就补助了130多万元。
市校合作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是需要一定的投入的,如何能让企业心甘情愿地投入,河津市的办法是:真服务。
如今在河津市,不管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不管是“小升规”还是技术中心认定,政府都有各种各样的政策性支持。仅是“科技三项经费”,2020年河津市就支出了300万元,支持了15个科技项目。另外,去年该市还发放了22张“创新科技券”和“奖补券”,补助资金总计达482.23万元。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河津市制订出台了《河津市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草案)》,推出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研发投入、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高校院所合作、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等十项支持政策。
政策支持与奖励机制的匹配发力,将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现发展动能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激发带动全市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河津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今年本级科技项目申报工作即将启动,市校合作将是支持的重点。市校合作抓得好,科技含量就高了,企业运行就比较健康,就更具备转型升级的潜力,我们当然就更要支持了。”河津市工科局局长崔林生说。
就在采访中,河津市还传出一个好消息,9月份,该市的规上企业历史性地达到了100家。年初的数字是97家,4月1家新投产企业入规,日前又有2家新投产企业达到入规条件,成功入规。
按常规,“小升规”一般都是年底才“升”的,为啥河津市今年会有多个企业中途“升规”呢?这一方面源于“应统尽统”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也源于主管部门服务链条的延伸。
以前的年底“升规”,客观上有政策激励的原因,主观上也有主管部门对企业经营情况了解不及时的原因。现在,主管部门对重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加大服务和生产要素协调力度,对是否“入规”可以提前预判,达到条件就及时督促“入规”。
“小升规”对企业来讲,升的不仅是“规模”,更是“规范”。主管部门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规范,这本身也是一种服务。“小企业你不知道咋弄,也没人跟你说,你培训也跟不上,自己在那儿瞎琢磨,但是一‘入规’就不一样了。我们每年有培训,又有专人管理,虽然企业可能要增加一部分成本,但企业要做大做强,一定要走这一步。”周永胜说。
跟踪服务之下,就更能及时发现企业的需求。山西龙清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河津市工科局正在跟踪服务的一家重要企业,现在企业的产品已经生产出来,主管部门正协调相关院所帮着做质量体系认证,同时督促与其合作的院所进一步介入,对相关指标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利用自身的渠道,对企业产品做一些宣传。预计该企业下个月也将完成“入规”,这样的企业年底预计还有2家—3家。
线日,河津市锦浩特种陶瓷有限公司与运城学院合作的产学研科技攻关创新项目“造粒塔多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经过一个月的连续运转,生产平稳、质量稳定,最终通过了专家和生产验证。自此,公司造粒粉质量迅速晋升至行业一流水平,突破了困扰行业多年的技术瓶颈。
造粒塔是陶瓷行业的核心设备,造粒粉松装密度和水分是造粒粉工艺质量的关键指标,其好坏直接影响着下一道工序的生产效率、质量,甚至决定着能不能连续生产。影响造粒粉松装密度和水分的因素很多,因而造粒粉质量不稳定是行业的通病,也是行业一直致力要解决的问题。为能找到解决该技术难题的有效途径,公司和运城学院畅福善教授团队多次交流和沟通,签订了产学研技术开发协议,最终形成了合作成果。
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和科技成果转化是河津市深化市校合作的重点,该市支持全国重点高校及其人才团队揭榜重大科技项目,并在河津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目前,阳光集团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对接,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建立煤焦化下游产业科技研发平台。
同时,该市还支持全国重点高校及其人才团队到河津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目前,三联顺驰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开发大功率高性能蠕墨铸铁发动机缸体缸盖铸造技术,山西津华晖星制药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合作开发β-环糊精系列产品项目,宏达集团和北京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建立烧结实验室、钢渣综合利用技术及150万吨矿渣微粉项目,目前均已初见成效。
另外,安仑化工与中北大学围绕“解决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和专用检测仪器设备的国产化替代”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通和食品有限公司与运城学院围绕“黑小麦全麦面粉研究与发展”签订技术服务合作协议;亿佳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与天津科技大学围绕“功能性水果饮料的开发及应用”签订技术开发工作协议;昌晟科技化工有限公司与运城学院签署氢氧化铝微粉生产过程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技术开发合同……
“4月19日,与太原理工大学李瑞丰教授交流,探讨在催化裂化催化剂、分子筛吸附等方面技术合作;5月16日,双方在轻重油催化裂解催化剂、介孔Y分子筛、制氧分子筛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5月31日双方就技术开发委托‘介孔/多级孔高硅Y分子筛’达成初步书面协议;6月4日,至太原理工大学协商技术开发并达成协议,制氧分子筛开发过程中太原理工大学给予技术研究支持;7月1日至8月5日,太原理工大学完成山西腾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样品分析数量达60余次;8月,双方共同申报‘2021年度山西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
这是近半年时间内,山西腾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的主要节点。
山西腾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催化裂化催化剂和分子筛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大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企业。以前企业与山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开展合作,建立“产学研教学实践基地”,累计研发投入超过5000万元,目前已拥有自主专利10余件,通过持续创新,实现公司技术的不断升级,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如今,企业的合作名单上,又新增了太原理工大学,创新发展又添新助力。
市校合作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更优化了河津的产业结构。目前,河津市10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9家,占比19%,比2020年增加8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比2020年增加4家,增幅66.7%;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比2020年增加7家,增幅100%;新认定运城市企业技术中心5家,全市企业技术中心30家,其中省级5家,运城市级9家,河津本级16家;新认定创新平台4个,包括运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重点实验室1个……
9月11日,河津市与太原理工大学市校合作对接洽谈会召开,就太原理工大学人才资源、科技成果等优势,对接河津市特色产业、技术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洽谈,找准适合双方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真正把战略变成战术,把想法变成成果,把技术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产业,进一步深化合作,为河津产业转型升级赋能。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完善运行机制,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充分利用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学科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找准产业发展与科研成果的契合点,推动校地双方在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为河津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河津市副市长王高红说。
上一篇:小粉末 大产业!天津把新材料做到“上天入地” 下一篇:简介发动机技术圈总结 |
公司地址:中国 广东 东莞市 东城区上桥社区牌楼街一号 服务电话:86 0769 23073669
Copyright 2017 e世博网 All Rights Reserved